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王玉华教授课题组系统总结了二维MXene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中的关键作用与最新进展,提出了其在提升器件效率、稳定性和商业化潜力方面的创新策略。研究成果以“MXene-based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application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 review”为题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武汉科技大学物理学硕士生李玥为第一作者,王玉华教授、刘性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4.07.022
研究内容与成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最高达26.1%)和低成本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稳定性与铅毒性问题阻碍了商业化进程。MXene作为一种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凭借高导电性、亲水性、可调表面官能团及低温加工优势,被广泛用于PSC的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钙钛矿活性层及电极中。本文系统的总结了PSC和MXene的关系和发展,探讨了MXene在PSC各功能层中的集成策略。

图 1. (a) 迄今记录的最高效率PSC的发展现状。(b) PSC(包括n-i-p PSC、p-i-n PSC 和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PCE随时间的变化。(c)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示意图。

图 2. MXenes的合成方法概要,包括氟化氢(HF)、原位HF成形蚀刻、路易斯酸蚀刻、单锅、电化学蚀刻和碱蚀刻。

图 3. MXene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摘要。

图 4. 不同制备方法的MXenes作为过氧化物层的添加剂。(a) Ti3C2Clx纳米片合成示意图。(b) Ti3C2Tx QDs 示意图。(c) Nb2CTx MXene 合成工艺示意图。

图 5. 基于MXene的材料在PSC应用中的前景。
总结与展望
尽管MXene在PSC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实际应用仍需解决以下挑战:
1.机理深化:需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揭示MXene表面官能团对能级调控、载流子传输的影响机制。
2.材料拓展:目前研究集中于Ti3C2Tx,未来可开发更多MXene变体(如V2CTx、Nb2CTx),探索其与钙钛矿的协同效应。
3.制备优化:发展环保、低成本的合成工艺,实现MXene的大规模生产。
4.多功能集成:引入MXene插层以增强器件环境稳定性,同时降低铅泄漏风险。
该工作为MXene基材料在PSC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指导,并为下一代高效稳定光伏器件的设计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