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兰兰) 10月30日, 中科院合肥分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罗琦教授应邀在理学院5楼学术报告厅作主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学术交流。本次报告会由理学院科研副院长冯育强主持,教学副院长李云宝及物理系教师、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李越研究员和罗琦教授从自己申报和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实际经历出发,强调了基金申报书撰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选题未必都选热门,热门竞争更激烈;选题大小要合适,要具体;摘要要以学科问题的描述为主,避免背景和意义篇幅过大;立项依据要兼顾中外文献;研究计划要切实可行;创新点不宜太多,两个方面比较合适;研究基础要体现研究内容的50%以上。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中,李越研究员仔细介绍了自己撰写和评审基金的一些具体例子,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在申请基金时避免非学术失误,把申请书撰写得更加完善。
报告结束后进入交流环节,理学院许超、李汉林、李莹、何敏等老师分别就选题、学科代码、科研基础、实验学科与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咨询,李越研究员一一耐心给予解释回答。此次报告会吹响了理学院2018年基金申报的集结号,理学院在新的一年基金申报工作必将取得更大进步。
李越,男,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入选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李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纳米结构阵列及其器件化。2005年他在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MPI)工作。2011年到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内容:金属微/纳米结构阵列组装,应用及其器件化。比如微/纳米结构阵列的非传统,低成本组装和构筑;仿生表面、界面性征研究;基于微/纳米结构阵列的传感特性研究,包括气敏特性、生物传感特性等。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并多次组织学术会议。迄今为止,已在Chem. Soc. Rev., Coord.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Small , Adv.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有7篇论文被遴选为SCI杂志的封面文章。受邀担任Journal of Advances in Nanomaterials的主编(Editor-in-Chief)和Current Nanoscience;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多个SCI杂志的编委。发表论文总被引用5500余次,近十年ESI高引用论文6篇。 H-index: 40。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