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理学院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7-12-0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一、 科研工作

A. 各类基金项目(纵向)

1.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5项

张立刚、邵亮、罗琦、陈清平、段卫东

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罗琦,12万)。

2. 2005年申报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并获得资助(吴开明,25万)。

3. 2005年申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杰出人才项目”1项,并获得资助(吴开明,5万)。

4. 2004年申报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2005年获得资助(吴开明,2.5万)。

5. 2005年“湖南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已获批准。

6. 2005年申报“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科研项目1项,并获得资助(李寿贵,1万)。

7. 2005年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并获得资助(熊祖钊,2.5万)。

8. 2005年获得 “武汉科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2项(陈清平、邵亮,各1.5万)

9. 2005年获得 “武汉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4项(段卫东,汪茹武,牛清勇,刘云冰,各0.7万)。

10. 2005年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并获得资助(吕绪华,0.5万)。

折合经费:44.4万

B. 各类科研项目(横向)

1. 低温压力容器钢Nb析出行为研究,吴开明,4万。

2. CSP生产线精炼渣及保护渣,吴开明,8.4万。

3. 架桥机可行性研究,钟冬望,2.868万。

4. 安全回采工艺技术,马建军5万。

5. 高度边坡挂帮矿开采方法,马建军,3万。

6. 石灰石矿配矿优化系统,马建军, 4万。

7. 金山店铁矿爆破参数优化,马建军,5.5万。

8. 井下通风系统改造,段卫东,5万。

合计:37.768万

C. 申请专利情况

1.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吴开明)。

2.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马建军)。

D. 获各种科技奖励情况

1.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马建军)

E. 发表科学论文情况

2004年:李寿贵(SCI)1篇,汪汝武(SCI)2篇,吴开明(SCI)1篇。

2005年:数学:61篇,其中SCI 7篇,EI 5篇,中文核心4篇。物理:23篇,其中SCI 9篇,EI 8篇,中文核心1篇。力学:18篇,其中SCI 0篇,EI 0篇,中文核心4篇。院办和中心各1篇(陆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摘编和杨守菊)

二、 学科建设情况

1. 2005年申报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工程力学”的硕士点,并获得批准。

2. 2005年参与申报了“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硕士点与博士点的工作,并两次向刘校长汇报和材料与冶金学院协商,将“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硕士点设置在理学院。

3. 修订了2004年制定的“理学院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制定了2005年学科建设发展计划。

4. 2005年申报了“湖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获得批准。2005年申报了省部共建“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并获得了资助。

5. 2005年举行了两次大型的学术报告:日本国立茨城大学的Enomoto Masato教授的访问讲学(吴开明、李寿贵)邀请。东北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的张嗣瀛院士的访问讲学(罗琦、李寿贵)邀请。南非Pretoria大学夏小华教授的访问讲学

6. 2005年举行了理学院年度学术交流会议:10名教授和两名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会,另外,还请科技处和图书馆分别作了有关各类基金的介绍和申请、电子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的报告。全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年会。

7. 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10人次。

8. 数学与力学建立了学术梯队。

三、 研究生教育

1. 各类研究生按各个环节完成了正常的学习,日常教育和管理正常。按研究生处的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

2. 全院研究生参加了学术年会,并有两名研究生发表了学术论文。

3. 2005年召开了研究生的迎新年座谈会,举行了师生篮球友谊比赛。

四、 国际合作与交流

1. 两人次出国进行国际学术访问和交流(1次日本,2005年5月;1次美国,2005年9月)

2. 通过学术交流与访问,正式建立了我校与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签定了合作协议。

五、 2006年度的工作设想与思路

(一)建设与研究生培养

主要内容如下:

1. 制定2006年学科建设发展计划。

2. 做好“系统科学”博士点的申报工作。配合学校“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的申报工作。

3. 加强数理力学中心与科技处的合作,建立信息与计算科学平台,逐步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和开放。

4. 积极组织或者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6次以上。

5. 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举办“材料物理科学前沿”讲座。

6. 学院将召开专题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与培养方面的会议,每年两次。明确研究生的办学思想,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7. 搞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与师生见面会,把好研究生招生的质量关。

8. 定期进行研究生的选题、开题、中期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答辩工作,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和办学水平。

9. 研究生的教学正教授或者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授课率达到100%。

10. 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其档案材料。

11. 为研究生参加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2. 采取多种措施,培养研究生阅读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13. 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组建和优化学术梯队,培育创新团队。

14. 积极培育学术氛围,加强平时的学术讨论,举行学院内部的学术报告会(由研究生和教师共同组织和参加)。

(二) 科研工作

1. 科研经费及科研项目

1.1 2006年到帐折合科研经费:130 万;

1.2 2006年纵向项目:获准省部级(包括国家级)1项。(保一争二望三)。

2. 科研成果

2.1 2006年学术论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检索6篇。

2.2 2006年专利:努力申报专利1项。

2.3 努力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项。

2005年科研重点工作

1. 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力学实验示范的申请。

2. 学位点的立项(系统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凝聚态物理硕士点、理论物理硕士点)。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

4. 学术平台的建立(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整合各研究中心与研究所)。

5. 学术氛围的营造(学术团队的建设)。

6. 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与评奖早规划、早落实。

7. 研究生管理的交接。

上一条:理学院2006年上半年科研及学科建设总结 下一条:关于2007年度学术会议暨学科建设研讨会有关事项

关闭